圖片所呈現的是這是教育部「1020621臺教授國部字第1020052258號函」中各年齡層的午餐建議量,也是很多團膳營養師的惡夢來源。
■學校制訂營養午餐招標合約規範、教育部每學年(期)午餐訪視甚至是午餐招標評審委員評判廠商供應的建議菜單都以此建議量為準則來衡量,這就是新聞片段中,廠商代表所抱怨之處。也許這個建議基準量的設立,是為了讓孩子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攝取到均衡的營養,但是孩子真的吃的了這麼多嗎?如果只是為了達到數字上的符合要求,孩子吃不下的食材,就是廚餘的來源。
■台灣各縣市的營養午餐不管是政府補助或是自付,午餐餐費從20~60元不等,但遵守的午餐建議量卻只有一個?現在孩子飲食不論是家庭小鍋烹調,乃至於上餐館的高級料理,都過於精緻,相對於營養午餐動輒上百人、上千人的大鍋烹調,自然有質感、水準上的落差,就像三杯雞這類的菜色,一般外面餐廳會過油、收汁,但營養午餐的油炸次數受限,不見得每個廚房都有這樣的人力和時間可以做到這點,再加上使用的器具難達到收汁這樣的成效。
■大量製備的營養午餐一定難吃嗎?投身團膳營養師工作近八年,我相信用心經營營養午餐的營養師和團膳廠商一定有,但是面對物價不斷上漲、午餐條約規範和學校檯面下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唯一不變的就是餐費!即使這兩年部分縣市的餐費有調整過,但這樣的調整足以應付整體的物價上揚嗎?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包含前處理、烹調、配膳到定點送餐,大量製備的烹調手法上一定會不同於小量,一個廚師、一個營養師的口味當然無法滿足來自不同家庭飲食文化的嘴,好吃不好吃,是個很主觀的結論。
■除了食材本身的成本高低、廚師的烹調手法外,小孩對「珍惜食物」這件事情的態度也觀乎了廚餘量的多寡。現在社會取得食物的管道很多,加上子女數少,家長難免會盡全力的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因而養成孩子挑食的嘴,不甜、沒有粉圓的甜湯不愛,沒有炸雞腿、炸雞翅的午餐不愛,強調健康的全穀雜糧飯不愛,深綠色蔬菜也不愛,種種的不愛加起來,就是數以噸計的午餐廚餘量。這樣的態度教育,光靠每個學校廚房配給的一個營養師是不夠的,應該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一起落實。
■不應該把廚餘量多寡之罪,全由團膳營養師承攬。會這樣說,是因為一旦廚餘量過多,學校第一個反應是營養師菜色開立不討小孩喜歡,這是一錯;就廠商老闆而言,底下員工營養師沒有把食材份量抓好導致浪費,這是第二錯。不可否認的,營養午餐的廚餘量是和營養師的菜單設計有關。但是八年時間,在團膳公司看過這麼多營養師來來去去也和很多醫院團膳營養師、學校公職營養師聊過,很多投入團膳營養師工作的新生代,其實抱持的不是一份熱愛團膳,而是一種有工作先做,或是當跳板的心態來執業。菜單設計從烹調方式、口味搭配天馬行空開立之外,甚至分不清蔬果產季、叫不出葉菜類的名字,基本的食材特性和克數份量單位概念都沒有,也無法和廚房廚務人員好好配合,這是同樣身為營養師的我,覺得我們自己營養師是要檢討!
■如何降低營養午餐的廚餘量
1. 調整午餐費用:有適當的餐收費才能有相對的午餐食材品質(但要避免學校將調高的餐費做其他額度的不合理要求:例如增加額外的水果、乳品供應,肉品的份量和次數增加等)
2. 落實教育:從小養成孩子珍惜食物、珍惜資源的觀念,家庭、學校雙管齊下。
3. 加強營養師、廚務人員的訓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營養午餐菜色優劣的第一線人員,從基本的食材特性與烹調技巧都要相輔相成、一併而走的訓練。
4. 協調修改營養午餐建議量:教育部推行午餐基準量確實有其重要性,但是否能傾聽或是訪調現在目前孩子實際的用餐狀況,再請專家學者、學校代表、廠商代表共同商議最符合孩子的建議量。